(通讯员 胡芬芬、林志颖)8月26日上午,校长严建兵走进2024年新教工入职培训课堂,以“做一个敢于创新有情怀的老师”为主题,为新教工授课。他从一个科学故事切入,鼓励新教工找寻志同道合的伙伴,并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我,共同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从一个科学故事开始:玉米研究的启示
严建兵讲述玉米起源科研故事(通讯员 林志颖 摄)
“我为什么选择研究玉米?”严建兵从玉米的起源和驯化历程谈起,将新教工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科学殿堂。他介绍到,玉米作为世界粮食作物中种植面积和总产最大的作物,作为遗传学上的经典模式物种,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故事和历史变迁。从玉米的原产地、传播路径,到玉米起源进化的百年争论,每一次发展、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科学的魅力与历史的厚重。
“科学研究,就像玉米的驯化过程一样,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需要技术进步和学科交叉。”严建兵强调,“我们不仅要问玉米从哪里来,更要问它是如何来的。这背后,是科学问题在历史长河中的浮现,是现代科技对古老谜题的解答,是创新精神的不断实践。”他通过玉米的故事,提出了科学研究需着重思考的几个问题:科学研究的起点在哪里?首要方向和次要方向是什么?如何在已有领域做出更大贡献?如何利用技术进步和学科交叉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他谈到,这些问题,不仅包涵了对科研工作的深刻洞察,还会让我们找到职业发展的重要启示。
找一群同行的伙伴:携手共进的力量
“一个人跑,你可以跑得很快,但是一群人跑,你就可以跑得很远。”严建兵分享了自己多次担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在科研道路上培养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与国际顶尖科学家和科研团队紧密合作、共同攻坚克难的经历。他鼓励新教工们用真诚打动人、用才华打动人、用创新想法打动人。他强调,要学会寻找并团结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特别是与世界一流科研工作者和团队建立良好而持久的合作关系,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跨学科实质性合作。
“找一群同行的伙伴,不仅是在科研上相互支持,更是在育人道路上师生携手同行。” 他回顾了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师生自主组织“学术沙龙”逾300期的故事,并以张启发院士题写的“激扬梦想 追求卓越”八个字勉励大家。
从不断学习中汲取力量:永不止步的追求
“我们应该如何开始新的职业生涯?”严建兵结合自身经历谈到,职业生涯的开始是从发现自己学习经历的不足开始,从对自身国际化视野下工作经历的反思开始,要以不同的心态重新学习、持续学习、广泛学习,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严建兵引用杨振宁先生的观点阐述了“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分析了“为什么中华文化绵延不绝5000年”。他强调道:“其核心是文化,而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学术文化,学术文化是其区别于其他机构的显著特征,是大学的精神根源所在。”他指出,高校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要学习一切优秀外来文化之长,更要注重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精髓,汲取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精进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融入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石,积极培育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文化氛围。
严建兵表示,如今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处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前沿,我们期待中国能成为新的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贡献者。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审美能力,多读中外文史哲经典著作,从不断学习中汲取力量。
最后,严建兵和新教工亲近交流,现场解答了梦想与目标的区别、科研如何跳起来摘桃子、怎样用爱心引导不同学生成长成才等问题。严建兵希望新教工做敢于创新、有情怀的老师,积极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勇于担当、砥砺前行,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审核人:漆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