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下午,课程过程性考核设计教学工作坊在教工活动中心210室举行,信息学院章英老师带领来自各学院(部)的28位专任教师围绕“如何进行课程过程性考核设计”这一主题进行分组实操与研讨交流。
“作为老师,您认为课程考核的核心是什么?” 在老师们热烈的组内讨论与各组教师代表纷纷发言后,章英老师介绍了“一致性建构”的课程设计基本原则,提出课程考核的核心归根到底是课程目标的挖掘和课程活动的设计,同时也明确了工作坊的三个学习目标:完善各位老师所教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方案,设计考核方案中某一考核形式的评价量规,通过小组活动对其他老师的课程考核办法提出优化建议。
“您知道学校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有哪些具体要求吗?请写下您主讲的一门课程的考核办法,看从评价形式、评价时间、评价主体这3个维度是如何实现的?占比各是多少……”在章英老师的指导下,老师们认真写下自己所教课程的考核方案并进行组内交流。
章英老师以“C/C++语言程序设计”“动物生理学”两门课程为例,分享了从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培养的角度如何进行课程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过程考核的迭代更新,特别是实验项目评价标准、综合项目文字评价标准的制定与调整,逐步实现内容多元化、形式多元化、时间多元化、人员多元化的多元化评价方案。
“您认为还有哪些评价形式?请运用多元评价理论再次修订您的课程考核方案……”老师们在长江雨课堂投稿后再次认真修改着各组的考核方案并进行组内研讨。五位教师代表面向全班分享了个人思考与组内讨论成果。
化学学院成万民老师介绍了“有机化学B” 课程的考核方案,经济管理学院徐娟老师分享了“运营管理”课程考核的改进方向。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周兴苗老师就“普通昆虫学”课程的评价形式、主体、占比、依据等做出了调整,还提到引入研究生助教来拉开学生互评差异性的成功经验。资源与环境学院刘诗诗老师谈到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增加学生互评考核环节的可行性方案及对评价依据的困惑。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思雯老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在过程性考核所设计的主题研讨、小组项目式学习等多元评价形式及设计原因,提出过程性考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多种评价依据(如创新性、批判性等)不可量化,以及如何建立更公平更科学的评价标准。
“我们如何设计评价量规呢?” 章英老师以“贪吃蛇小组综合项目”为例,详细阐释了设计量规的评价维度、确定评价的层级、制定各层级的具体描述等步骤及各步骤的操作要点,总结出针对不同情况的“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两种量规设计方法。“在AI时代,我们怎样快速做出评价量规?”章英以“数据结构”课程小论文评价为例,带领老师们现场演练利用AI智能模型“文心一言” 制定评价量规的具体操作方法。
“我们怎样利用AI工具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评价设计一份评价量规呢?“工作坊内老师们即学即用,在针对具体一门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评价形式进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利用“文心一言”快速设计出具体的评价量规方案。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丰胜求老师、周兴苗老师、水产学院王春芳老师、公共管理学院宋钰老师、外国语学院汪晓燕老师代表所在小组对AI工具提供的量规方案进行了分享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全体老师还依据小组讨论及成果分享的评价量规,现场票选出小组成果展示环节的“内容之王”“口才之王”“控时之王”获得者。
“课程评价终归需要回归到课程目标的挖掘和教学活动的设计”,章英老师在总结时说道,“如何提高课程的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将多元的过程性考核形式纳入每一个课堂,以服务于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的目标,这是我们开展各种测试和评价活动的最终目的。”
工作坊结束后,动科动医学院刘华珍老师表示对“过程性考核的核心是课程目标和教学设计”这句话体会最深,体育部梁妮老师则对“评价需要多元设计”印象最深。园艺林学学院梅莉老师说道:“我需要把今天工作坊的所学融入到自己日常教学中,从学生学习效果达成的视角持续进行创新和完善,教与学,我们一直在路上。”
▲老师们组内研讨